從環境應急角度看待美國氯乙烯泄漏事件,從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訓?
發布時間: 2023-02-15
2月3日晚,一列運載有毒化學品的列車在美國俄亥俄州東部脫軌,并引發大火。當地應急部門6日對車載有毒氣體進行“受控釋放”操作,導致有毒氣體擴散,方圓數公里內居民因面臨致命氣體威脅而緊急疏散。
據悉,美國俄亥俄州此次出事貨運列車約有50節車廂,其中有10節車廂裝載有毒化學品氯乙烯。
氯乙烯化學式是C2H3Cl,是一種有機化合物,是高分子化工的重要單體,為無色易燃氣體。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氯乙烯在1類致癌物清單中,具有致癌性。氯乙烯爆炸燃燒后產生光氣和氯化氫,也屬有毒氣體。光氣可致人嘔吐和呼吸困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用作化學武器。
美國應對此次突發環境事件存在什么問題?
首先,信息不公開、不透明,甚至有些混亂。據報道,目前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和美國環境保護署均未提供列車運載物品的完整清單,而僅提供了部分“對居民區造成最嚴重影響的化學品”的清單。
2月3日發生的嚴重污染事故,直到2月8日當地政府才就此事故舉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得不及時、不準確。當地民眾一直被告知,空氣是安全的,但事實并非如此。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附近地區河流中已發現魚類死亡,引發民眾擔憂。在解除疏散令后,盡管政府部門官員多次告訴居民當地空氣質量安全,且供水沒有受到污染,但在附近溪流中有死魚出現。
其次,監測數據不準確。發生如此嚴重的環境污染事故,美國環境保護署官員測量當地空氣數據所使用的卻是手持式檢測器,雖然方便使用,但是缺乏必要的靈敏度,且無法完整評估風險,這讓人十分不解。美國作為世界上頭號發達國家,在環境監測方面擁有大量的先進儀器,為何此次只使用手持式檢測器?顯然是低估了這次事故的污染嚴重程度。
第三,居民不知道污染的后續工作怎么辦。本次主要釋放的有毒氣體氯乙烯,雖無法具體說明能產生多長時間的影響,但可以說產生的影響將是長期的。目前,面對化學品泄漏帶來的不可知風險,部分居民選擇再次出走他鄉,避免家中親人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受到影響,等待事態進一步明晰后再考慮返回。
從這一事件中需要吸取哪些教訓?
筆者認為,此次事故的教訓十分深刻。我們要充分吸取美國這次應對環境突發污染事故的教訓,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工作。
要認真組織學習和落實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不但生態環境部門學,各級政府也要學,將其作為預防和減少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消除突發環境事件引起的危害,規范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工作,保障公眾生命安全,環境安全和財產安全的一份重要文件。
各級政府和生態環境部門要對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做好自查工作。查一查本地是否建立了應急管理體制?查一查企事業單位應該履行的義務都做到了嗎?查一查對未按規定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都責令改正或處罰到位了嗎?
按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的要求,突發環境事件的應對,應當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企事業單位應該履行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完善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措施、排查治理環境污染隱患、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備案演練、加強環境應急能力保障建設的義務。對未按規定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確定風險等級的;未按規定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隱患排查治理檔案的;未按規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備案的;未按規定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培訓如實記錄培訓情況的;未按規定儲備必要的環境技術設備和物資的;未按規定公開環境事件相關信息的,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作者系安徽省阜陽市生態環境局環境應急專家庫成員
時間:2023-02-15 11:25:01 來源:中國環境APP 作者:史春
- 2023/02/07關于公布“‘美麗中國,我是...
- 2023/02/02關于邀請加入“生態環境職業...
- 2023/01/18關于開展“氣候行動周”主題...
- 2023/01/16關于“創意零碳 綠色生活”20...
- 2023/01/04關于公布COP15生物多樣性保護...
- 2023/01/04關于“‘美麗中國,我是行動...
- 2022/12/22關于COP15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
- 2022/12/15關于舉辦“‘美麗中國,我是...
- 2022/10/27關于舉辦第二十三屆中日韓環...
- 2022/10/26關于公布COP15創意短視頻征集...